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历史教案 >

祖国统一大业历史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天下分享 9959

天下 分享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却首先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之后澳门也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构想既体现历史与现实的可能性,也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运用于一个国家统一问题,这种独创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造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祖国统一大业历史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能力

1.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中英谈判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3.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结束

二、过程方法

1. 通过组织学生课堂阅读讨论练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

1.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2.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感悟祖国现代建设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实现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1.“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教学难点

1.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发展过程

2.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投影:“全国江山一片红”邮票图片

解说:为了庆祝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成立,邮电部定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面值8分。邮票图案为工农兵手持《毛主席语录》的游行队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除台湾省外全部绘大红色象征全国山河一片红。地图下边“革命委员会”的红旗汇成红色海洋。因此集邮界称之为“一片红”。但发行当日,邮电部急电全国各地邮局:立即停售,全部邮票清点退回。 “一片红”流出数量甚少,因而被人们视为珍宝,成为新中国著名的珍邮,并名列世界珍邮之中。

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枚邮票会成为珍票?

二、 祖国统一历史渊源----港、澳、台问题由来

设问:祖国统一大业完成那些任务?

讨论活动: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投影总结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三、祖国统一方针策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阅读归纳:1979年到80年代初,统一问题上有哪些重要的主张?

投影:《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讲话、邓小平谈话材料

归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四、“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果----香港、澳门的回归

阅读整理香港、澳门回归大事记。

活动探究:分组讨论,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对下列观点进行有理有节的回复

1 英国根据过去签订的条约管治香港的,这些条约是有效的。

2 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

3 主权与治权应分开,1997年香港主权归还中国,但仍由英国治理。

总结分析香港、澳门回归条件

  祖国统一大业历史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学科联系初中地理学习了港、台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三政治学习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实践;语文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这一课题有一定认识,并感兴趣,要加强历史角度正确看待港、澳、台问题。

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课内容学生初中历史政治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本课采用学生探讨知识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示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学生能做到:

(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

(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

2.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和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图片文字等情境资料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材料活动,获得历史知识,得到能力锻炼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

(1)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党和政府根据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外形式的重大变化而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认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祖国现代建设贡献自己力量信念

(3)通过港澳回归实践认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全体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2.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作用。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未来展望

教学媒体

利用Powerpoint课件穿插Flash动画展示图片文字资料,突出主题,达到情感共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设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

会唱吗?咱们一起唱一边好不好?我起个头,大家一起唱。(师生齐唱)“母亲母亲我要回来”的呼喊如此动人心魄,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圆

导入新课:第3课《祖国统一大业》。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回答台湾还没有回来。

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学思同步:这部分内容教材中并未涉及,为了从总体把握港澳台问题的来龙去脉,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知识教材没有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单元中。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用直观形象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故结合初中历史知识学生适当予以介绍,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作一铺垫)

香港问题由来

师生共同回顾香港被占领的过程,借课件用直观形象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

学生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

思考香港问题的实质。

2.澳门问题由来

学生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3.台湾问题由来

提出以下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历史上有哪两次分离与回归?

第三次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祖国母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学生答:“一国两制”。出示教学目标。宏观概括教材内容,构建知识联系:“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同时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

学生带着“‘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的?其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找出课本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国两制”构想形成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方法,并发出了真诚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引起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屏幕展示:“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提醒学生注意,“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

三、回归之路—— 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一)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运用

(由学生介绍香港回归历程主持以下几个师生互动环节,这是本课的压轴,本环节教师只是提供了思路具体内容包括文字底本均有学生原创)

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香港努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香港的实际终于成熟了。

但是要顺利收回香港主权,还必须实行中、英、港三方都能接受方案。于是在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挟马岛之战胜利的余威访问中国,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打出《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幻灯片)

请问有哪两位同学给大家现场重温一下那一为无数中国骄傲历史时刻?请举手!(在举手的同学男女生中各选择一位)好,有请上台

(男生扮演邓小平,女生扮演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你好,撒切尔夫人。欢迎你的到来。

撒切尔夫人::“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邓:“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撒切尔夫人,您在两年前福克兰战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令我十分敬佩

撒:谢谢

邓:因此,在这里,我想和你谈谈香港主权归属问题。

撒:我很愿意

邓:首先我要声明,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我们不是阿根廷,我也不是阿尔铁里嘛。其次,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有收回香港的信心和决心。

撒:很高兴你主张和平态度。不过关香港的国必须拥问题,我有一个提议,能否以主权换治权?即中国拥有香港的主权的前提下,英国政府掌握香港的治理权 。

邓:很抱歉,撒切尔夫人。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你的态度很坚决。现在香港经济发展十分繁荣。中国政府在收回香港后,能保证香港的繁荣吗?

邓:中国政府责任,也有信心建设一个繁荣的香港。我们也很愿意英国政府帮助我们收回香港

撒:我对此有谨慎的乐观。

邓:撒切尔夫人,我想对你谈几点:首先,应该明确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主权。如果在1997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其次,我们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坚决维护主权的方式表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两国北方都有强大的敌人,此时维护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还有我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孤军奋战,经历再大损失也不放弃精神表示同情与敬佩

撒:我回去后将派代表团来与贵国具体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

邓:很好,我们在北京等你们来。

(握手主持人介绍,撒切尔夫人出门走下台阶的时候 摔了一跤。扮演撒切尔夫人的学生模仿摔跤的动作。)

学生主持人:大家也听到了,撒切尔夫人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设想。但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明了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的基本态度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关于香港问题。

(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人民大会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

在1997年7月1日“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下面有请香港特别行政行政长官董建华讲话。(一学生扮演董建华上台)

江泽民同志、李总理,同胞们、朋友

这是极其重要的历史性的一天—1997年7月1号。在经历了156年的分离之后,香港中国又成为一体。这是一个庄严肃穆而又自豪的时刻。今天,我们以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一国两制”的前提恢复香港主权是一个天才而又新奇的构想。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我们,因为接过规划我们自己未来历史使命,这既是一个光荣,也是一个挑战。这一使命将促使我们创造历史。我们有信心不辜负这一挑战,并将创造一个更光明更美好未来。至关重要的是,做为一个国家民族,我们将贯彻“一国两制”的构想,努力推动这一构想的实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香港人民,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特区政府完全有义务保护香港人民的生活方式维护香港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奉行法治建设一个更加民主社会。我们将乐于助人,维护香港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城市

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长官的光荣职责。处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一个光荣自豪的时刻,我深深意识到任重而道远。我将坚持不懈地维护自治区的基本原则。我将和六百五十万香港同胞一道,以不屈的精神走向未来。作为两种不同制度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将昂首前进。

我坚信,做为中国的一个特区,香港将拥有一个辉煌成功未来

学生主持人:香港回归吸引世界上众多媒体的报道。下面请大家收看香港凤凰卫视关于香港回归新闻特别报道。(

学生扮演凤凰卫视记者,上台):(开场白)大家好,你现在收看的是凤凰卫视香港回归特别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刚刚过去,想必广大的香港同胞一定和我一样有很多感触。现在,就请跟随我的镜头去大街上了解一下香港市民们现在的心情

(学生记者现场采访,班级学生扮演市民)

记者:(走向学生一)你好,我是凤凰卫视记者,请问你是学生吗?

生一:是的,我是学生

记者:香港现在已回归祖国的怀抱。我想你作为香港未来的主人一定感受颇多吧?

生一:首先感到十分高兴。历经这么多风雨香港终于回到母亲怀抱。我们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记者:那你今后有去大陆学习深造的意向吗?

学生一:是的,我向往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内地名牌大学

  祖国统一大业历史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⑴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谈判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结束;“汪辜会谈”;江泽民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八项主张。

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运用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和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培养学生联系观点发展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

⑴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基础上,阅读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

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实践作用

⑶有条件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七子之歌》使学生回忆澳门回归历史。点明澳门能够回归祖国,是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一国两制”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它有什么积极指导意义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背景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方法,并发出了真诚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引起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邓小平讲话:解放台湾台湾回归

共同探究】和平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和平解决道路应该怎样走下去呢?

(二) 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共同探究】什么叫做“一国两制”?(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当一国两制的构想被邓小平提出时,整个世界都被这个具有创造性的想法震惊了。

共同探究】为什么“一国两制”这么让人们惊讶呢?

(三)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完成祖国统一指导方针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运用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香港回归

共同探究】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香港努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香港的实际终于成熟了。

1、香港回归条件

共同探究】归纳香港回归的两个历史条件?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

2、香港回归的经过

(1)中英谈判

①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多媒体】《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学思之窗】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会谈开始后,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经过3年,22轮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②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发表

(2)香港回归

庄严的时刻到来了【多媒体】放映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

(3)香港回归意义

共同探究】香港回归意义?

①对香港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对中国标志中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③对世界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香港回归祖国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中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回归烟火尚未消散,澳门回归的礼花又一次为中国点燃。1987年,关于澳门回归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二)澳门的回归

共同探究】澳门问题的由来?

1、《中葡联合声明》的发表(结合图片讲解)

2、澳门回归

请大家记住这个日子吧!1999年12月20日,在外漂泊了442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多媒体】“澳门回归”《七子之歌》)

小结:20世纪末,中国的这场盛事向世人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中国同意祖国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世纪梦圆归港澳,百年功成盼宝岛!”自蒋介石逃亡台湾。宝岛已经和祖国大陆分离了整整56年。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的血浓于水。“一国两制”的成功更为台湾回归提供的范例台湾回归条件越来越成熟!

三、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共同探究】台湾问题的由来?

国民党逃到台湾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

70年代来,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一)原因

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1)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二)表现:

1、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1) 1979年,实现正式的停火,倡议通邮、通航、通商

(2)1987年,探亲,进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2、汪辜会谈(民间的交流)

3.连战访问大陆

祖国统一大业历史精选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优秀教案教学

2.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汇总

3.历史教案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

4.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精选教案教学设计总汇

5.关于语文教案散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大全

6.部编版小学语文伙伴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7.鲁教版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范文汇总

8.部编本八年级“飞天”凌空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9.人教版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优秀范文精选3篇

10.历史革命辛亥革命教案优秀范文汇总

AD位1

相关推荐

六一儿童节微信朋友圈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

最新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方案2020

必读书目

神秘岛高三读后感700字

高三

高中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

物理

岳飞传读后感400字10篇

读后感400字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优秀范文大

下一篇:祖国统一大业历史精选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