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历史教案 >

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优秀教案教学设

天下分享 9333

天下 分享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山东济南市平阴县孝直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讲授新课

  小结

  练 习

  课题: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1、知道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教师修改建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线索:

  1.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

  2.我们分别从哪两个国家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有什么历史意义?( 香港主权是从英国手中收回的,澳门主权是从葡萄牙手中收回的。中国人民从此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台湾实行管辖。清朝败于甲午战争后,台湾曾被日本割占了50年。但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就已经按照国际惯例把台湾归还我国了。所以,现在我国政府台湾拥有当然的主权。只是因为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在岛上有它残余的政权和军队,所以还没有与大陆统一起来。要想完全实现祖国统一,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党和政府台湾方针在历 史上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来如何解决?请同学阅读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对重要的人名、组织名称、事件[或方针内容]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

  A.建国初期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 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思想;

  C.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A.19 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优秀教案教学设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能力目标?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祖国统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能力等。

  3、情感态度? 通过我党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他们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方法

  打破教材的编排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学习两岸关系发展历史前景:1、大陆对台湾态度(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2、台湾对大陆的态度;3、两岸关系发展历程;4、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5、台湾问题的前景及我们的责任

  由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自学,互相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大屏幕打出《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窄窄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让全班同学感情朗读诗歌

  教师设问: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最后一句“一弯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这种状况怎样造成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一:思念故乡渴望统一情怀

  学生二:台湾海峡。

  学生三: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的状态

  学生四:渡江战役后蒋介石带领残余部队撤往台湾,从此台湾祖国大陆分离开来。

  教师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有些台独分子叫嚣,台湾独立自主的,谁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同学们,你们能回击这些台独分子吗?谁能告诉我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二、追根溯源,回顾一下台湾问题的始末:

  1、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台湾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们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互相补充自己所知道的史实。

  教师巡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并加以指导

  学生一:从历史上说,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从三国时期开始,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时,台湾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学生二: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台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学生三: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学生四: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补充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美国历届政府都承认台湾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看图片,这是美国历届领导承诺台湾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同学们的回顾,我可体会台湾与大陆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千古一脉、血浓于水的关系

  教师: 从古到今,无论何时台湾祖国分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得《马关条约》签订台湾人民的那句诗?诗中怎样说?

  学生: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

  教师:今天,两岸分离,发展两岸关系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

  可海峡两岸统一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岸关系发展历程

  三、海峡两岸关系变化

  看两岸关系变化表,由学生结合课本图表分析两岸关系变化

  1、党和政府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同学阅读课本65页结合第15课的内容阅读总结党和政府在不同阶段台湾问题有哪些不同的政策

  学生一:新中国成立后——武装解放

  学生二: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

  学生三: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学生自由讨论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解决方式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一:形成原因不同:港澳问题是由于西方国家利用武力或欺骗的手段侵占中国领土,并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而台湾问题是由于中国内战而导致暂时性的两岸分离,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学生二:解决途径不同:香港澳门回归问题是在中英、中葡之间进行谈判,是国家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此外,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均可讨论,在解决港澳问题时,并没有这一提法。

  学生三: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与解决港澳问题有所区别国家在港澳驻军,外国军队撤走,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而台湾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另一方面认识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2、两岸僵局的打破

  同学们看书,总结一下两岸的僵局是怎样被打破的?这些政策有什么意义?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学生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优秀教案教学设三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以讲述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政策变化发展及在此影响下,两岸民间交流的种.种表现为主要内容。由于第12课明确解释了什么是“一国两制”,学习本课的理论基础,已经具备

  学情分析学生台湾问题比较热心,从前课学习中已经对“一国两制”有所认识,报纸电视网络也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渠道,所以,备课教学需要把握学生,围绕关键性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培养锻炼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通过欣赏歌曲图片诗歌联系实事热点等环节来讲授新课,同时本课的讲授过程中以台湾歌曲作为暗线衬托“和平统一”的主题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统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材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并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祖国统一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历史感悟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归纳分析,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敏感词语已过滤分子想使台湾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策略运用表格法,辅以图片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加深印象

  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策略通过表格及回顾12课内容,进一步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通过两岸关系在此基本方针指引健康发展的种.种表现,告知学生,两岸关系交流密切的主要原因即在于该方针的确立。。

  教学过程预设: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与方法

  导入新课:

  投影台湾诗人舒兰的诗歌——《乡色酒》

  问题1:诗文流露怎样情感朗诵诗歌体会思乡之情

  引导回答1:哀叹两地相隔,期盼统一团圆创置情境,为学习本课,培养学习向往统一情感

  简述解放战争以来台湾问题的成因,由亲人两岸相隔过渡到三度“陈江会”引入两岸关系发展

  新课教学

  人们都说台湾与大陆是同根同源,引出台湾与大陆的情缘。

  投影:割不断的两岸情缘

  问题2:说说台湾与大陆的情缘

  血终究浓于水,引用胡锦涛同志所说:“浅浅的海岸,深深的乡愁”。一湾海峡阻隔不了血脉相连的心,两岸人民最企盼的是什么呢?看过下面两位大明星大家便知道了!

  投影:团团圆圆照片,简述其命名

  投影:两岸同胞重逢场景,以两个子概括人们的共同心愿——统一

  过渡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首先学习党和政府政策变化发展

  问题3:阅读课文65至66也,填写黑板上表格。(《党和政府台湾问题的政策》 )

  问题4:配合“江八条”说说何为“适当身份互访?”

  统一大业仅靠大陆努力不够,需要台湾-在正确的立场上积极的配合。过渡至两岸共同推进统一事业。

  说明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主要两岸民间组织交流情况强调“九二共识”

  投影:陈水扁照片及观点

  问题5:中国能否完成统一大业?

  正视因为统一乃大势所趋,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引下,两岸交往更加密切

  问题6:为马英九出谋划策以助两岸关系加强

  投影两岸往来图片,突出“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经济往来局面。

  知识回顾:

  回顾本课所学基本内容

  投影“大三通”新闻和近年来两岸政治交往图片

  活动一:我的课本我做主

  看新闻图片续写课文

  活动二:读读想想

  芜湖港赴台货轮首航成功和随处可买的台湾食品说明了什么问题?帮助学生大致回顾近代台湾被割让和收复的过程,并引出下文。

  引导回答2:引导学生地理、血缘、历史、人文和物产多方面说明两岸的“缘”

  说出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团圆

  自读填空教师配合图文辅助填写

  让学生大胆设想,但要以八项主张为依据

  引导学生历史趋势方针政策综合国力等各方面分析统一事业必定成功原因

  充分展开想想,为两岸交流增加方法,但要铭记两岸交往原则

  回顾旧知,巩固新知

  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拓展性学习,大胆尝试编写课文,并鼓励上台朗读

  联系乡土知识联系身边小事,引导学生大胆联系课本知识。回顾旧知,说明方面渊源的同时进行学科的融合。

  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大胆运用知识解释身边的 问题。

  图文并茂,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并进一步认识统一事业定会成功,应为之不懈努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创造性,同时训练基本学科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同时感受到历史知识无处不在。

AD位1

相关推荐

六一儿童节微信朋友圈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

最新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方案2020

必读书目

神秘岛高三读后感700字

高三

高中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

物理

岳飞传读后感400字10篇

读后感400字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关于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来说上上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范文大全合集